四川省、重庆市梁平区、内蒙古包头、安徽宿州市、浙江省温州市的预制菜激励措施大都集中在采购固定资产的扶助。《河南省支持绿色食品业加快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当中明确对符合制造业头雁企业条件的食品企业进行补贴。沈阳市支持创新预制菜营销模式。大连市主要提出对水产品初加工和冷藏保鲜设施设备建设给予补助。
杭州的《杭州市商务局关于印发推进杭帮菜高质量发展十大行动的通知》中,提到制定杭帮菜菜系标准,以及对人才引育、产品创新进行补助,另外还强调了品牌战略行动和城乡互促行动。宁夏《加快推进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当中也明确提出对制定宁夏特色预制菜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的企业进行资金补助。
除了以上列举的地方性政策,还有许多已经发布的相关优惠条件,以及各地批准建设的预制菜产业园项目。这些地方性的发展规划紧紧围绕中央政策的思路,又在当地的具体情况上各有特色。一是重视加工技术和设备的升级,二是关注预制菜人才培养,三是加强标准的制定和推广,四是突出地域特色美食文化,五是创新品牌和营销。
预制菜风向仍是品质和文化
2023年的预制菜政策如火如荼,2024年会如何调整?
今年的一号文件,出现频率最多的词还是“乡村振兴”,在全文出现了27次,其次是“产业”,出现了18次。
一号文件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其中用大量的笔墨描绘了县域经济的发展,提出深入推进县域商业体系,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转型升级。优化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以及持续整治农村假冒伪劣产品等重点工作。
其中传达的主要信息,一是支持县域食品加工、餐饮及相关供应链产业的发展;二是整治下沉市场,提高品质。
随着一二线城市逐渐饱和,县域城镇是当下经济的发力点,但是目前县域的餐饮业还比较低质、分散,缺乏核心企业和头部品牌,生产的低端产品也造成了一定的食品安全问题。因此,中央一号文件对县域产业的要求,是从根本上面对了预制菜行业内的质量问题。
其次,今年的一号文件再次强调了特色产业和农文旅,“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支持打造乡土特色品牌。
实施乡村文旅深度融合工程,推进乡村旅游集聚区(村)建设,培育生态旅游、森林康养、休闲露营等新业态,推进乡村民宿规范发展、提升品质。”
关注县域农文旅融合也透露了一号文件对于预制菜展现文化性上的期待。如同各地景点的小吃街都是最拥挤的地方,“吃”仍旧是低成本、高体验的旅游产品。
我国的地标美食数不胜数,各有千秋,并且在互联网时代焕发出崭新的生命力,如果能够将地方小吃和预制食品相结合,在旅游当中推广当地的文化,打出特色品牌,预制菜也有机会摆脱当下同质化的难题,更加直接地将乡村中的优质农产品对接向城市的需求。
江西省赣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华昌科技园B3栋F3
saima_packing@163.com
18170683486 (彭经理) 17779732386 (包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