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亿级赛道!预制菜用什么打动用户?
来源:赣州市预制菜
|
作者:江西赛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发布时间: 390天前
|
224 次浏览
|
分享到:
产品实力、渠道布局对于一个预制菜企业来说是核心壁垒,比拼到最后还是看谁构筑的护城河更加坚固,但决定能否抵达用户心智最后一公里的还有营销能力,这里的营销不是指某一品牌的营销。
产品实力、渠道布局对于一个预制菜企业来说是核心壁垒,比拼到最后还是看谁构筑的护城河更加坚固,但决定能否抵达用户心智最后一公里的还有营销能力,这里的营销不是指某一品牌的营销。从整体上看,C端用户对于预制菜认知度较弱,预制菜发展还处于一种“弱品类无品牌”阶段,教育市场不是一家企业的任务,还需形成合力。根据调查结果来看,当问及用户做饭时会被哪个环节劝退,58%的人认为处理生肉、鱼虾等海产品十分麻烦,将近30%的人会在洗菜、切菜的环节被劝退,只有20%的人选择不会做饭,这也恰恰证明预制菜在C端有需求,简化了做饭流程后,可以解决很多人想要尝试做“大菜”“硬菜”等复杂工艺的菜品却又无从下手的顾虑。据餐饮O2O资料显示,尽管疫情激发了预制菜C端消费需求,加快了预制菜走进家庭场景的速度,资本、企业到电商平台迅速涌入赛道,目前预制菜行业里普遍共识为预制菜在B端、C端的市场份额比约为8:2。一方面,中国预制菜发展起步时间较晚,C端市场较少,没有好的商业模式很难从众多玩家中脱颖而出。另一方面,国内消费者饮食有着极强的地域属性,饮食习惯和口味不同,人们普遍的习惯很难改变,而疫情之后的预制菜想要精准踩到用户的痛点更是难上加难。因此,依靠疫情爆火起来的预制菜想要真正培养用户心智,只靠酸菜鱼等几款爆品在中国是远远无法满足众口难调的消费者味蕾。
除了解决好上述需要改进的预制菜的食品安全问题、预制菜的口味的还原程度以及预制菜向品类多样化发展的三个问题之外,预制菜想要突破重围,打开缺口,还需要重塑自身形象才能真正激活C端市场。根据回访情况,有不少用户表示“预制”一词十分工业化,似乎先天就带有反人性的设定,很难让人心生好感。相比起来,上世纪五十年代,在中国台湾地区流行的预制食品被商家称为妈妈餐和住家便当,听感上就好很多。2022年2月份,快手也申请注册“快手菜”商标,以备进军预制菜赛道,无论如何,预制菜想要让C端用户真正接受,换个亲切点的名字很重要,毕竟,从偶然乍现的需求到消费习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用户在消费决策中,一定是理性因素与感性因素的结合,比如朋友聚餐、宴请宾客,除了口感、性价比等考虑因素外,往往还会看重这家餐厅在当地的“名望”。这数十年或数百年积累的名望也是由一个个流传的故事组成。一道传世名菜大到反映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积累,小到饱含厨师的专业、敬业以及他们数十年精雕细琢的经验,这是大家在选择餐厅时追求“地道”,追求“手作”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