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东海证券研报指出,预制菜行业规模效应逐步显现,未来集中度提升空间较大。当前行业竞争特点为集中度低,参与玩家规模较小且呈现地域性。随着市场转换为正面竞争,市场需求将逐步导向具备规模效应(成本优势、物流优势等)的企业,将持续压缩小规模企业的生存空间,行业集中度有望不断提升。

近日,东海证券研报指出,预制菜行业规模效应逐步显现,未来集中度提升空间较大。当前行业竞争特点为集中度低,参与玩家规模较小且呈现地域性。随着市场转换为正面竞争,市场需求将逐步导向具备规模效应(成本优势、物流优势等)的企业,将持续压缩小规模企业的生存空间,行业集中度有望不断提升。预制菜100人透视发现,市场规模稳步增长,加速迈向万亿时代。在“疫情经济”“宅家经济”和资本推动下,产业持续升温、 快速发展。2022年,我国预制菜市场规模为4196亿元,同比增长21.3%。预计未来我国预制菜市场保持较高的增速,2026年将突破万亿市场规模。另外,米面、蔬菜类预制菜市场规模较大。从主要细分领域看,2022年,米面、蔬菜类预制菜市场规模为1925亿元,市场占比最高,达45.88%,预计2026年将达到4855亿元;其次为肉禽类,市场规模为1224亿元,占比29.17%,随着中国居民消费升级,日常蛋白质摄入量提升,预计2026年市场规模将达3289亿元;水产类市场规模为1047亿元,占比24.95%,预计2026年市场规模将达2576亿元。预制菜的发展离不开产业发展与转型,尤其是产业链的升级。其中,预制菜产业链上游主要为原料及初加工环节,参与者包括原料供应企业、初加工企业(如米面粮油加工)等。中游主要为预制菜生产环节,参与者包括上游原料供应转型企业、专业预制菜加工企业、传统速冻食品企业、零售企业和餐饮企业。下游为流通销售环节,参与者包括包装企业、仓储物流企业、经销商和电商平台等。
截止目前,预制菜产业发展存在4大趋势,预制菜100人分析师来盘点一下:
预制菜在促进农产品深加工、食品制造转型、消费和产业升级、扩大创业就业、拉动内需等方面均具有积极意义,未来将获得更多政策支持。全国层面的产业政策、标准规范陆续出台,各级政府、监管机构、行业协会也将持续出台相关政策措施,我国预制菜行业将向更加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的高质量发展模式升级。
预制菜市场未来将呈现出多元化、差异化、特色化发展的趋势。行业新细分赛道有待挖掘,通过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发掘特色热门单品,向烹饪方式多样化、菜系多样化、消费场景多样化、消费人群多样化等方向发力,推出更加健康、营养、美味、便捷的产品,满足消费者多场景、多口味、高品质等需求。

(三)打通产业链供应链各环节,垂直一体化资源整合成为主要趋势随着预制菜市场逐渐走向成熟,行业将向产业链上下游不断延伸,相关一二三产业将形成各环节信息畅通、相互配合、耦合联动的发展局面,不少企业也将通过延伸产业链的方式,实现规模化可持续发展。此外,从远期来看,随着我国预制菜市场逐渐饱和,头部大型预制菜企业将加大出口量,进军国际预制菜行业。
(四)C端消费者迅速崛起,精准多元营销模式持续拓宽从销售渠道来看,我国预制菜产业在向B端稳步推进的同时加快向C端快速扩张。当前,预制菜企业多以互联网营销为主,直播电商平台和内容社交平台在营销方式中的重要性不断上升,并将成为预制菜企业在C端发力的重点渠道。随着互联网营销的不断渗透,品牌多元化渠道营销将加速预制菜的传播,推动预制菜行业快速发展。最后,预制菜100人分析师李剑表示,目前我国预制菜渗透率只有10%-15%,对比美、日60%以上的渗透率,我国预制菜市场还有较大的扩容空间。另外,我国预制菜行业中部分企业的发展方向仍以餐饮门店为主,但随着越来越多企业加入到预制菜赛道中来,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尤其是,预制菜中小企业由于研发能力弱、渠道把控力不强、运营能力不足等因素,其竞争空间将会越来越小,整个行业也将进入淘汰赛。

联系电话:133 0797 3686 (谢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