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日本预制菜发展经历的三大阶段
来源:预制菜100人 | 作者:江西赛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发布时间: 440天前 | 292 次浏览 | 分享到:
目前在消费者心中的预制菜是指预制菜肴,是已经通过深加工把菜品熟化,经过简单加工复热即可食用的“一盘菜”的产品。



图片


60年代末,可乐饼、汉堡包、烧卖、饺子、炸虾5大熟制速冻食品



第二阶段:成长期1974年-1997年








餐饮连锁化率提升,电冰箱和微波炉普及带动B端和C端对冷冻食品的需求。


日本经济腾飞后对外开放提速,随着国外游客将西方文化带入日本,时代气息开始向“西洋化”转变,在当时“美利坚文化”被看作是走在时代前沿的潮流象征,以肯德基、麦当劳为代表的美式连锁快餐在日本快速发展。随着餐饮连锁化的提升,食材标准化成为企业降本提效的必要手段,商用冷冻食品在这一时期得到的快速发展。



图片


1971年7月20日,日本第一家麦当劳在东京银座三越开业


日本在1970年以后商业地产租金和人工成本快速上涨,加速推动餐饮行业对于冷冻预制食品的需求。



图片


资料来源:日本冷冻食品协会,日本连锁经营协会,万得资讯,中金公司研究部


1970年左右开始,餐饮行业不得不降低对人工的依赖,缩减后厨面积,从而对降本增效有了更大的需求,使预制菜类产品开始替代传统的基础农产品,来提高自身的利润。



图片


资料来源:日本冷冻食品协会,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C端层面,至1975年,电冰箱在日本全国的普及率已达到96%。90年代初期,日本微波炉渗透率已超过90%。1994年,日本预制菜行业的龙头日冷公司,通过多年技术研发开发出微波炉烹饪且不影响口感的“牛肉炸丸子”成为划时代产品。之所以把它定义为划时代的产品,因为传统的冷冻产品的物理方式解冻多少对口味还原度还是有一定影响的,而微波炉实现了绝对的标准化和傻瓜式操作,从根本上降低了消费者的操作难度。



图片


日冷于1994年推出的跨时代产品“脆皮牛肉炸丸子”



第三阶段:成熟期1998年-至今








经济下滑,餐饮需求降低,C端需求上升,便利店和食品超市销售占比提升。


1985年“广场协议”后,日元逐渐开始升值,经济开始衰退,居民外出餐饮减少,日本餐饮规模见顶,预制菜在餐饮端消费量显著减少,冷冻食品行业增长停滞。


而由于日本人口老龄化、少子化加剧,以及代际消费习惯差异、家庭小型化等因素,家庭端速冻食品需求持续提升。90年代末,超市熟食区开始兴起,过去需要在家庭烹饪中进行的菜品可以在超市中可以购买到。



图片


资料来源:日冷公司旗下零售端主要产品,品类已非常丰富


同时期随着便利店在日本的密度和渗透率逐渐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便利店成为了在餐饮店和在家之外的第三个消费预制菜的天然场所,预制菜销售市场份额占比逐渐提升。



图片


速冻食品在便利店中售卖的场景


总结一下:不论是餐饮企业还是个人消费者,对于速冻食品的需求是随着经济的成熟不断提升的,双方都有降本增效的核心诉求。而在成长期餐饮业需求旺盛,ToB类型的预制菜产品成长更快,在成熟期消费者需求旺盛,渠道型自有品牌预制产品市场份额占比提升。